特朗普第二任期百日重铸全球贸易格局

经济学家和贸易专家表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在其第二任期百日重铸全球贸易格局,对主要贸易伙伴征收的激进关税加剧了紧张局势和不确定性。

特朗普于1月20日就职,周三将迎来其百日任期。为了兑现其“美国优先”的竞选承诺,他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国内生产的关税。然而,这些措施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自2月1日起,特朗普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征收关税,并对钢铁、铝和汽车进口产品征收特定行业关税。他最具争议的举动发生在4月2日,当时他宣布对所有国家征收10%至50%的全面互惠关税。

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高达145%,此前已加征关税的某些商品的关税则高达245%。

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的产品获得了临时豁免。特朗普还宣布暂停加征关税90天,以鼓励谈判,但与中国的谈判仍未达成一致。

美国政府声称这些政策保护了美国工人和产业。然而,经济学家警告称,这些关税可能会推高消费者成本,加剧通胀,并增加经济衰退风险。

1月20日,白宫下令联邦机构在4月1日前调查不公平贸易行为,并发布了一份概述特朗普贸易政策重点的文件。

自2月1日起,总统以芬太尼贩运和非法移民为由,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自2月4日起,对加拿大能源进口征收10%的关税,并警告称报复性关税案件可能会增加。

2月3日,特朗普宣布,如果墨西哥和加拿大两国展现出对边境安全的承诺,对美加两国25%的关税可暂停一个月。对中国产品10%的基准关税于2月4日生效。

2月10日,特朗普对所有国家的钢铁和铝进口征收25%的关税,该措施于3月12日生效。

2月13日,他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计划对等关税,范围不仅仅限于进口关税,还包括外国补贴。

2月21日,白宫指示政府考虑采取报复措施和数字服务税,同时限制中国在科技、基础设施、卫生、农业、能源、原材料和战略领域的投资。

美国商务部于2月25日受命调查铜进口,并于3月1日启动对木材进口的调查,以评估潜在的国家安全威胁。

3月4日,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暂停生效。两天后,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命令,免除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的商品(尤其是汽车)的关税。他还将美国农民使用的加拿大钾肥的关税降至10%。

25%的钢铁和铝关税于3月12日生效。

3月25日,特朗普宣布对进口委内瑞拉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征收25%的关税,该关税将于4月2日(即所谓的“解放日”)生效,以回应有关委内瑞拉向美国输送罪犯的指控。特朗普还威胁将实施第二轮关税。

3月26日,美国宣布对进口汽车、轻型商用车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自4月3日起生效。

4月2日,特朗普公布了全面的互惠关税计划,基础关税为10%,自4月5日起生效,更广泛的关税范围自4月9日起生效。

作为回应,中国于4月8日对美国商品征收了34%的报复性关税。美国则将中国产品的关税再提高50%,自4月9日起生效。

4月9日,特朗普宣布暂停所有新宣布的关税,但中国除外,中国产品的关税已提高至125%,使总关税达到145%。

4月11日,特朗普政府将智能手机、电脑、芯片和太阳能电池板等部分科技产品排除在互惠关税范围之外。

4月14日,美国启动了对进口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和走私毒品的国家安全风险调查。

第二天,特朗普以国家安全担忧为由,下令对稀土元素的进口和加工展开调查。

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宣布计划根据净吨位或集装箱数量对中国船东和运营商征收费用,并将在180天内分阶段实施。

4月22日,美国政府启动了一项调查,调查中型和重型卡车进口及其零部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